文 | 科技新知
紧随阿里之后,押注腾讯也对月之暗面产生了兴趣。大厂
近日,暗面文昌市某某软件科技教育中心据媒体报道,押注国内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完成了超3亿美元的大厂最新一轮融资,此轮融资新入局的暗面投资者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押注
对此,大厂有接近公司的暗面知情人士表示,此次腾讯参投消息属实。押注而月之暗面则回应称,大厂对该融资消息不予置评。暗面
如果这笔投资能够落地,押注那么月之暗面的大厂估值将在突破30亿美元后,再上一个高度,暗面成为国内大模型创业企业中估值最高的一家。
虽然科技大战的门槛需要用资金铺垫,大模型现阶段比拼的算力、人才,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在获得大量资金支持,以及估值站上高位背后,月之暗面的隐忧也逐渐显露。
月之暗面估值暂时领跑
在本轮AI浪潮中,月之暗面无疑是最亮眼的初创公司,创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就已斩获了多轮融资,明星资本、互联网巨头争相出手。文昌市某某软件科技教育中心
天眼查显示,月之暗面在2023年6月首获超2亿美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真格基金和红杉中国,彼时估值为3亿美元;同年7月,公司获美团龙珠、蓝驰创投等资方投资的A轮融资。
不过最令市场瞩目的还属今年2月,月之暗面斩获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阿里巴巴,老股东跟投。这笔融资也是自ChatGPT出现至今,中国大模型初创公司拿到的最大单轮融资,这也让月之暗面的估值跃至25亿美元。
不过,这轮融资最先完结的其实是8亿美金,投资方为阿里。这些并不包括老股东的加码,以及因横跨春节尚未走完投资流程的机构。
在今年5月的财报中,阿里披露在2024财年向月之暗面投资合共约8亿美元,约购入36%股权。而这8亿美元并非全是现金,其中部分是以阿里云提供的算力来结算,实际出资金额不到6亿美元。
自成立起,月之暗面经历了4轮融资,如果此次融资落地,那么其估值将来到33亿美元,领跑“AI六小龙”,成为国内大模型创业企业中估值最高的一家。目前,估值超200亿元的国产大模型独角兽还包括智谱AI、百川智能。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今年以来全球AIGC领域已有107起融资事件,其中,国内大模型公司融资金额在亿元级别的有20起。在“新AI六小龙”中,零一万物、百川智能、智谱AI、月之暗面和Minimax五家公司均在今年获得亿元以上融资,另一家阶跃星辰也在今年6月传出正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的新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月之暗面刚传出融资消息不久,便有媒体报道,李开复创办的AI大模型公司零一万物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据知情人士表示,此轮融资参与方包括某国际战投、东南亚财团等多家机构。
资本对AI独角兽的再次青睐,也意味着新一轮AI融资潮即将到来。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相比于去年的融资潮,今年大模型投资人主要关注应用端落地,比如月之暗面是因为Kimi的用户增长,而百川智能则是因为其在工业等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由于AI大模型最终要靠应用变现,所以投资人更注重AI大模型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
腾讯、阿里各有所图?
在一众AI独角兽身上,不难发现腾讯、阿里对四家头部国产大模型都进行了出资,同时出现在了智谱AI、MiniMax、百川智能以及月之暗面的股东方中。这种两家头部大厂双双出资的现象,在过往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时期较为少见。
不过从战略上来看,也能知晓一二。
正如上文所提,阿里入资拿到了接近4成股权,而在这之后,月之暗面相关创始人手里还有多少股份,成了个谜。虽然历史上烧钱比较多的行业,最后上市的时候,公司CEO的股份也不会太多。
当然还有估值问题,政策原因,对于国内AI创业公司来说,能选择的上市市场只有香港合适,但具体怎么上,以什么估值上市,也存在不确定性。毕竟之前商汤的估值还没有现在的月之暗面跟智谱AI高,但后两者现在的收入规模跟商汤还差挺远的。
如果月之暗面没有做好上市准备,或者说没有机会上市,那么很可能被收购,这也是国外一些独角兽的发展路径。“毕竟阿里投的那轮,月之暗面让出了那么多股份,最后能不能走到收购一步,现在没有人知道。”一位资深投资人士表示。
其实在阿里与月之暗面接触更深的背景下,腾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意外。选择一个巨头,往往也意味着让另一个巨头犹豫。且相比阿里云与阿里,腾讯云显然没有那么重要。并且前不久,也有AI投资人透露,去年底,在游戏版号收紧后,腾讯内部曾有过一次“收紧不必要投资”的复盘会议,“如果投新的钱出去,就要算一算是否跑得过回购腾讯股票”。这些都让腾讯的这次投资显得不同寻常。
但在情理之中的是,毕竟在几家大厂中,腾讯显然无法像字节跳动或百度,只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大模型,而是更希望通过对外投资实现战略目标。早在月之暗面之前,腾讯也已投资了智谱AI、百川智能以及MiniMax三家公司。硅谷权威媒体The information则表示,这笔投资可能会为微信和月之暗面的聊天机器人之间的合作铺平道路。
事实上,语音助手Kimi的爆火难免让稳坐社交赛道头把交椅的腾讯为之紧张。毕竟,腾讯战投当年就是在自己眼皮底下错过了张一鸣,如今腾讯显然不想重复昨日的故事。
对于月之暗面来说,选择“不站队”也是最聪明的做法。每家大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或场景里各有优势,创业公司会选择跟所有大厂搞好关系,也不排斥跟各个大厂合作。这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生态,也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虽然目前月之暗面完全是一座迷雾森林,但此后是否还有更大的资金接续、以及大模型公司的商业化难题,这是迟早要面对的拷问。
如何赚钱,仍是难题
从收入上来看,月之暗面等几乎所有初创AI公司的规模,都远远不足以支撑自己的估值。但寻找商业化路径,尤其对于坚定赌to C赛道的月之暗面而言,是难上加难。
月之暗面做C端商业化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做“超级模型”+“超级应用”,也就是技术+产品的双驱动路线。
一开始月之暗面被熟知是其具有出色长文本能力的大模型Kimi,并基于Kimi推出了Kimi Chat相关应用,通过C端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和功能进行直接反馈的即时反馈机制,使得Kimi Chat能够迅速进行产品迭代和优化。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Kimi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0.83万、112.85万和298.46万人。尤其是在2024年2月,用户数几乎是2023年12月的近6倍。网页和APP端的数据也显示了增长趋势。网页端,3月14日的日活跃用户数为34.57万人,相比3月9日的12.79万人有了显著提升。APP端,3月16日的日活跃用户数为5万人,而3月2日不足2万人。
虽然Kimi的数据在显著增长,但现实是Kimi目前距离真正的超级应用还有很远。业内对于超级应用的共识是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包括应用可靠性高,能够充分理解用户意图,以及DAU在3000万~3亿之间。Kimi在这三方面都还有差距。
不过对于大模型这种工具类应用来说,以智能助手的形式嵌入其他应用生态也是一个重要方向。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字节跳动、360都发布了AI应用助手,可以说各大厂都在加注C端应用,而凭借着自身在生态、用户等方面构筑的优势,大厂们在C端赛道会容易被用户所接受。
当然,不是说Kimi没有成为超级应用的潜能,而是本就具有超级应用、生态系统的大厂们,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举个很现实的例子,极光旗下月狐数据发布的2024年5月中国生成式AI行业市场热点月度分析报告,披露国内移动端主流生成式AI应用5月活跃情况。其中,文心一言App排名第一,豆包靠着字节助力拿下第二位置,Kimi则排到第五。
至于更为具体的商业模式,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两种:一是订阅。按照用户数量收费,但这种模式下是无法随着产品创造出更大的商业化价值的,订阅也不会是最终的商业模式。二是抽成。其中广告已经被互联网验证过了,它的确定性更高,但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有限,这种商业模式的机会可能也没有那么大。
本质上来看,整个AI大模型初创公司的的商业化路径很直接,所以大家会迅速进入赤裸裸的拼刺刀的阶段。投资方或者市场对这些公司期待,就是每季度或者半年内,必须拿出新的产品或令人信服的成绩,比如用户量、收入、影响力等。这也是月之暗面要Kimi持续活跃的一个主因。
不能否认的是,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月之暗面凭借Kimi在C端市场的探索,无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逐渐成熟,Kimi作为旗舰产品,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和吸引力。然而,商业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来培育市场、优化产品、构建生态。在这广袤的市场空间和前景中,月之暗面有机会,更有考验。